本篇發表日期 2017/10/17
最近更新 2018/11/17
在〖裝修〗施工到完工的後段日子有提到設備工程
包括:空調冷氣、熱水器、抽油煙機及爐具、廚具、衛浴、燈具、門窗、窗簾...
雖然HK HOME的設備工程,只有將窗簾換掉,
但 廚房;衛浴;燈具;窗簾 都想分享一下想法
像是當初的抉擇、自行調整的部分、入住後使用的心得...
這篇先分享『廚房』的部分
以下就三部分介紹:櫻花牌系統廚具、系統櫃及格局、其他配備
櫻花牌系統廚具
當初大樓是配備櫻花牌的系統廚具
雖然沒有更換,但我們仍有預約檢修人員免費檢測,結果是不需要維修
先說一下本來以為我會不常下廚,
只是~入住五個月~發現自己愈來愈常煮飯,目前約一周開火3次
一方面省錢,一方面為了讓健身的成效可以更好
雖然廚藝還是不怎樣,沒有太多料理方式,沒有太多廚具,很多櫥櫃還空著
但就目前使用心得,以下分點說說這部分的優缺點
▣ 湯匙、刀叉的收納盤很實用,現在的新成屋廚房櫥櫃幾乎都有類似設計
有些人會購買刀叉匙筷架放在餐桌,但這樣餐桌又要被佔據一角
洗完曬乾後可以直接收到抽屜,料理時從抽屜拿工具也方便
▣ 抽拉盤的設計方便,像是拿比較裡面的鍋碗瓢盆、調味酌料
有些會把比較畸形的邊角設計成圓弧形抽拉盤、轉盤都很不錯
但櫥櫃有些緩衝用久了有些疲乏
▣ 排煙管藏在櫥櫃不錯,除了外觀好看,也減少油污灰塵
▣ 烤漆玻璃的設計也棒,感覺比傳統瓷磚活潑
原始配備的淡綠色感覺明亮,雖然髒污不太好發現
但我習慣每次煮完飯,順手擦一擦,滿好清潔,廚房也不會太髒
如果不喜歡瓷磚也不想烤漆玻璃,防濺板或是不鏽鋼也是另一種選擇
▣ 三個爐具好處比壞處多,個人的廚藝還用不到三個
不過放著不會壞,搞不好哪天廚藝大躍進,真的可以一次開三個火
之前曾經開著最小的爐具加熱湯,然後順便炒菜,其實也很省時
▣ 烘碗機也是常見配備,當初大樓的系統廚具配備就有,平常放著自然晾乾
碗盤多的時候可以設定時間烘乾,不用擔心乾不完全
有些系統廚具還配備洗碗機、烤箱,就視每個人需求了
個人覺得不需要,但廚房如果大個兩倍說不定會想要XD
系統櫃及格局
▣ 廚房格局其實分成一字型、二字型、L型、中島型、ㄇ字型
通常空間夠大才會做成中島型和ㄇ字型,
HK HOME的廚房通往陽台,屬於二字型格局
雖然格局不適合改變,但當初卓設計師有提出廚房拉門的設計
最後沒有採用,是自以為烹調清淡,拉門設計又會佔據一些空間
平常料理真的很清淡,水煮、清炒或水波爐料理
但偶爾忍不住想煎個牛排(牛排自己煎才有感覺!)
就覺得煙霧彌漫、香味四溢啊 空氣清淨機就立馬啟動
抽油煙機沒問題,但可能和款式抽風量、抽油煙機管線角度有關
加上怕以後小孩過於naughty,無法控制,廚房又太多危險~
所以現在有點懊悔開放式廚房的設計
如果重新裝修➡️ 可能會考慮加裝拉門
▣ 至於Order系統櫃,設想用電習慣,將插座安裝在方便使用的位置
考量電器之間用電是否造成過載
另外如果有現成的廚電,櫃體也可以依照廚電大小去設計
但記得保留一點空間,讓額外廚電有空間收納,也方便以後汰換廚電~
HK HOME當初已有的廚電:水波爐、電子鍋、果汁機、電磁爐
另外確定會購買:冰箱、電熱水瓶、電鍋,額外獲贈:烤箱、快煮壺
因為廚房的平台空間其實不大,所以利用抽拉層板增加平面空間
做了一個抽拉層板放置電鍋、電子鍋,下方還有一個抽屜
本來想做三層,但擔心太高或太低不好使用,
如果重新裝修➡️ 我會做三層,將很少使用但又不想收起來的烤箱放在最高那層
目前則是將烤箱放在水波爐上方,也還可以~
然後冰箱周圍也以系統板材往走道延伸、圍住,
所以電器櫃和冰箱隔板,歐德系統家具報價 41,724元
其他配備
每個人料理方式、擺盤要求、使用習慣都會影響廚房配備
這邊就分享一些我購買這些配備選擇的條件~
▣ 原本的刀架在水槽下方的櫃子門內側,但拿取不方便、清洗後潮濕收到櫃內不好
凱莉娘家有美樂家兌換的刀具組就拿來用(米雅可御匠刀具7件組)
堪用,但後面兩把刀子實在太大了~幾乎用不到
不過刀具組的空間還可以多放之前買的刀子、剪刀
如果擔心刀具架會佔據檯面空間,有固定於牆上的磁吸式設計也可以考慮
如果下次換配備 ➡️ 保留刀具架,換其他牌子的刀子就好
不知道大家有推薦什麼刀子品牌?!
▣ 水槽下方另一個櫃子門內側是掛鉤,可調整掛鉤間距但數量不夠
加上清洗完的東西不想直接收到櫃內
所以又買了HOLA的吸盤式可以移動掛鉤的款式,459元/入
掛鉤可以移動很重要,才能視東西大小調整適當空間
------2018/09/06 更新------
到目前使用約一年多,印象有三次單側掉落的情形
不過整體來說,重新吸上去後還是可以再耐用一陣子
▣ 抹布直接平鋪在桌面有時滿難乾的,所以想買個抹布架
掛在現有的掛鉤怕碰到其他廚具,結合櫥櫃門板的掛架怕影響腳的活動
放在桌面的款式又占空間,結合上層壁櫃的款式怕弄到頭...
最後買了易勞永逸吸在牆壁的款式,原本是放紙巾的產品,但意外適合😄
▣ 廚房擦手紙架偶爾需要,猶豫很久要買什麼款式
最後在“生活市集”app買的防水多功能衛生紙置物盒, 339元/入
這款適合的擦手巾的尺寸偏小,可能要注意擦手巾的尺寸
▣ 擦手毛巾也必備,買自生活工廠154元/條,掛在洗手槽旁牆壁的掛鉤
洗完東西擦手很實用,買了兩條替換
▣ 肥皂架則是GEKKO掛酷的產品,原價650元/入,當初三個優惠1070元/3入
另外兩個則裝在浴室洗手台,質感很好,
也不用擔心吸力不夠,缺點是當肥皂太小時會掉落~
▣ 菜瓜布架是以前就買的3M產品,
黏貼在水槽內側是為了讓水直接滴在水槽內
3M的黏貼力很夠,目前沒有掉下來過,
價錢已忘,不過只能放一塊菜瓜布
如果下次換配備 ➡️ 想換其他可放洗碗精的菜瓜布架~
▣ 廚餘回收也是廚房的煩惱,但我們家廚餘量不多
最後在寶雅買放在水槽內可夾&吸盤款 119元/入
我都是拿舊的塑膠袋當廚餘袋(鼓勵跟督促自己要多自備環保袋!)
不過天氣熱,大概三天還是有異味跟小飛蚊(懶得丟廚餘的下場)
------2018/09/06 更新------
使用一年後,可能頻繁開關還是太粗魯?讓小把手的地方快斷裂了
而且吸在水槽內也比較容易髒,大概兩周就需要洗刷一下
可能為了清洗不定時會拔下來導致吸力有點下降,偶爾會改變位置往下滑
------2018/9/17 更新------
後來立馬訂購YAMAZAKI的廚餘架,
覺得外觀美美的很有質感就開心❤️
使用後覺得隔絕異味功能不錯,
主要丟水果皮、蛋殼、青菜,3天倒一次廚餘~
沒有小飛蚊現象,架子倒完廚餘我會簡單清洗
放在流理台旁,廚餘袋就不會濕答答是最棒的!
▣ 洗菜藍也是之前租房子就購入的商品,在雜貨店購入不到100元
重點就是要大!大!大! 這樣洗菜才方便,而且還可以拿來曬乾鍋子
如果嫌洗菜藍太大佔空間,建議買伸縮摺疊型
另外水槽要可以容納的下菜籃~ HK HOME是單槽式水槽,大菜藍沒問題~
滿多人喜歡雙槽式的水槽~說直接用水槽洗菜方便,可以分開油和不油的碗盤
我沒用過雙槽式水槽,不知道用過的朋友覺得如何?
▣ 保鮮膜應該也是滿多家庭會買的東西,使用便當盒保存食材不錯,
但覺得重複使用的矽膠保鮮膜也很方便
有片狀或蓋狀,我購買的是後者,網友是說比較好上手,不用像片狀的要擠壓
當時從“生活市集”app購買環保彈性矽膠N次保鮮膜,
一組6入,491元/兩組,我覺得非常好用又環保!
有興趣可以參考〖環保〗環保矽膠保鮮膜
▣ 從Pchome買了新的砧板:la-boos碳化竹砧板(孟宗竹),
有兩片及專用腳架,售價1690網路價1550元
大(45.7x30.5x1.9)切蔬果;小(38.1x25.4x1.9)切肉魚
是木砧板, 穀稻砧板, 塑膠砧板, 玻璃砧板之外的另一種選擇~
有點占檯面空間,記得定時要擦拭砧板架下方的水漬
另外,買了「自以為擺盤用」的造型木砧板兩款,好可愛😂,
Homely Zakka木趣時光木質砧板,售價990網路價599元
dipper天然原木胖嘟嘟阿肥砧板,網路價1180元
------2018/09/06 更新------
本來2018/02/22 更新時約使用2個多月,這三款砧板都沒什麼異味或發霉
後來使用約9個月,發現竹砧板的專用腳架接觸面有點發霉
可能剛清洗完的砧板潮濕長期接觸的關係~
但竹砧板本身側邊和料理的切面沒有發霉或異味的狀況,所以整體還算不錯
阿肥砧板當初有先上食用油,主要拿來裝炸煎物
另一個主要放麵包輕食類~擺盤後就是覺得hen膩害!
▣ 垃圾桶當初也猶豫要買多大的,想要回收桶也想垃圾桶
如果回收桶和垃圾桶分開買,勢必很占空間;回收桶如果放陽檯應該不方便
最後在HOLA逛街買了這款1499元/入
我覺得多用途很不錯,又剛好很適合在角角
上面垃圾桶(腳踩可開),下方可當回收桶(手拉)
側邊可暫時掛待丟的便當盒或回收物品
----------2018/11/17 更新-------------
2017/10/26更新時,發現垃圾桶常有“小果蠅”之類的生物圍繞
可能是材質款式導致密封度不足
所以11/20買了便宜好用 139元/個的密封箱
剛好可以塞進去直立垃圾桶的上層
使用比較麻煩一點,但小果蠅困擾減少滿多的,但偶爾還是有一兩隻
所以後來也很少用,果然~廚房的垃圾隔天就清掉最棒
最後,密封箱拿來浸泡乖寶沾滿屎的環保尿布 😂
---------------更新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
推薦YAMAZAKI滿多廚房產品簡約的很美,以下這些我就很喜歡 ⬇️
雖然我沒買過廚房用品,但買過雨傘架 940元,質感很好
至於鍋碗瓢盆都是之前買、贈品、集點換購⋯或是凱莉娘家&婆家庫房取得~
雖然很想敗家買美美的餐具,但目前都算理性,沒有太失手~
附上一張HK HOME廚房小購置商品的團體照
(照片取自購入的app:蝦皮、生活市集、momo,或各自官網)
閱讀其他篇文章 ⬇️